您的位置首页 > >  > 

《心魔抑郁症患者共同的敌人》东南快报报道

发布日期:2014/11/9 0:00:00
本报记录一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独白带您走进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本期指导专家: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抑郁症专病门诊主任林涌超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林淄
    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疑患抑郁症自杀离世;6日,湖南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也因抑郁在办公室自杀;8日凌晨,深圳报业发行物流公司总经理张敬武同样患抑郁症多年,身心不堪重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5月8日,本报独家问卷调查显示,5成白领有“忧郁症状”,超过两成有过自杀的念头。此前,记者从福建省福州精神神经防治病院提供的一项福建省精神障碍现场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到,全省15岁以上人群中,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其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有20多万。而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是世界疾病中死亡率第三的疾病,每年有超过20万的人因抑郁而自杀。
    然而,如果家人朋友能早一点察觉出他们在情绪、人际交往、生活习惯上的异常,理解他们的痛苦并给予多一倍的关爱,有些不幸是可以避免的。
    本期,记者真实记录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从患病到治疗慢慢康复的艰辛心路历程,带你读懂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独白:
    抑郁是个使人绝望的“心魔”不要以为你能用意志克服它
   “你无法理解,那种说不出来的痛是什么滋味。”梁达(化名),今年26岁,曾经是重点大学文史专业本科毕业生。2012年底患上重度抑郁症,至今患病并接受治疗1年零5个月。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梁达经历了这一生最痛不欲生,也最刻骨铭心的三个心路历程:活着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无数次绝望地拿起刀想痛快地往自己手腕一抹来结束生命;不得不承认自己患了心理疾病,接受治疗并最终又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因为从小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就读的学校名气不错,用梁达的话说自己也算得上是“高材生”,所以还没从学校毕业,她每天都在幻想着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体面华丽的工作。2011年夏天,梁达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了。然而,由于攻读的是偏门的文史专业,梁达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工作与专业不对口,薪资与预期相差甚远,种种落差,她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那时候开始,梁达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不满,充满了抱怨,一年里换了3份工作,但始终觉得不尽如人意。2012年底,梁达开始出现整日情绪低落,爱乱发脾气,任性易怒等症状,时不时地会想着该如何解决这一切。这是她活着的希望一点点破灭的开始,开始有了不能好好活着,那就想办法去死的想法。
   “带着高材生的白日梦活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我觉得没有任何可以谋生的本领,我无法存活于这个世界。”2013年初,梁达的抑郁症症状越发严重,每天都会有“活着只能成为别人的累赘”的强烈念头。当时的她不能承受任何挫折,即便是工作中别人的一丁点不好的评价,甚至在家里找不到想要的工具这种小琐事,于她而言就像每个人都在说她没用。这时候她就觉得心里扭成一团,一阵阵撕心裂肺的痛由内而外,恨不得马上能把心给掏出来缓解那种无法言表的心痛。
    而为了缓解抑郁症带来的痛苦,梁达回到家中后除了大哭大叫,摔东西,其他事情都不想做。虽然朋友也试图通过安慰的话语缓解她的抑郁情绪,但梁达说她内心的那种痛苦比千刀万剐还难受,不是安慰就能化解的。而家人寄予了梁达很高的期望,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也认为梁达不可能承受不了生活的一点点困难。梁达每次心理痛苦难受大吵大闹都只能对着男友一人。2013年2月的一天,梁达压抑了2年多的抑郁情绪决堤了,她再也受不了心里面住着的那个“抑郁心魔”的折磨后产生的心痛,拿起了刀准备在手腕割一刀,并想象了无数次的解脱场景马上要实现。
    幸好,梁达的男友及时出现了,并紧紧地抱住她,对她说:“你这样绝对不仅仅是情绪问题,错不在你,你肯定生病了,我们去看病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13年3月,男友带着梁达找到了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在回答医生问题时梁达一直大声哭,她诉说痛苦和无力,多么希望自己能不再绝望得自绝于世。被确诊患了重度抑郁症并接受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一年多,梁达不断地修正错误世界观,逐渐克服了焦虑和抑郁,也不再频繁地换工作。今年初梁达重新找了一份证券工作,并通过个人努力,业绩还一度在公司名列前茅。
   “什么事都不想做”这是抑郁症患者最典型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从患病至最后轻生,很多时候没有被及时发现。作为家属,该如何早期发现家人出现抑郁症的苗头?
    林涌超说,抑郁症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缺乏动力,什么事都不想做,没兴趣做,这种是最多人出现的一种症状。还有一种情况是,包括吃饭、睡觉、人际交往等出现一些大的变动。例如某个人平时很外向,突然某一天变得不爱说话,不想搭理家人朋友;或者之前会跟朋友一起去逛街,这段时间都不去,没兴趣了;这时候就要注意可能出现抑郁症状了。而一些抑郁症状比较严重者,连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脸这种必须的行为都不想做。还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成天闷闷不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一部分人比较内向,不太会表达他真正的想法,但他会情感流露,表情会有变化,比如一直叹气,或常把“生活真没意思,活得没意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说明抑郁症状已经很严重。而当抑郁症患者对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或者是患者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没办法应付生活了,就会有轻生的想法和行为的出现。
    如何给予帮助
    家属要认同并多倍关心
    林涌超表示,家属、朋友在抑郁的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有家属的配合,在生活和精神上给患者支持,部分患者会相对好得比较快。心理咨询每周只有一个小时,患者大部分的时间都与家属在一起。所以,家属的配合,对患者的理解,给予患者生活上与精神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林涌超说,有一些家属对抑郁症不了解,不能理解问题的严重性,体会不到患者的痛苦,认为这种情况自己调整就好了。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配合、支持,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可能导致症状更加严重。
    林涌超提醒,如果发现家人有了抑郁症状,要更加重视,表达出认同,感同身受,并支持的态度。也可以从患者平时喜欢沟通和接触朋友中,请求朋友的帮助。此外,平时要经常去其所住的房间看有没有危险的物品,如致命药品、刀具等,并及时收起;如果患者在某个地方呆太久,要及时去看是否有做出异常行为。
    相关新闻
    上周本报独家调查发现20名读者16个是中度抑郁症
    5月11日上午,本报联合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为20位自觉有抑郁症状的读者提供免费体验专业的解压疗法的活动。
    当天活动中20位读者,均是大专以上学历的白领,年龄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在做了一份90道题的测评卷后,有16名读者被测出有中度抑郁症状。
    吴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小领导,他也是其中一名,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的。吴先生说,因为他公司是项目制,有项目的时候就特别忙,没项目的时候就会轻松点,而他抑郁的症状也是一阵一阵的。他还表示公司里有不少同事都跟他一样,但是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有抑郁症 
   “
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症的人群远比知道自己有抑郁症的人要多得多。”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林淄说,大多数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症状都已经是中度以上,这时候已经很痛苦了。在中度及以下的时候,更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病,而这种症状在持续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就可能发展到重的程度了。林淄说,早期及时发现及时到中心来做咨询,不仅对患者有好处,对医生而言,治疗也相对会简单些。
                                                                                                                                                                    转转自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