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心理专家表示,医学上并没有“五月病”这种说法,这段时间感到累,大部分是因为春夏季节交替引起环境变化,建议这群人平常要劳逸结合。
26岁的小林是福州某建筑公司的土木工程师,4月份刚跳槽,但仅仅过了一个月,他就再次选择了离职。“进入五月后,感觉每一天都是煎熬。”小林说,自己不应该在这时候找工作的,毕竟有“五月病”。
在福州大学读研究生的小陈,五一出去玩了一圈,回来就深受“五月病”的困扰。“早上设了3个闹钟都不管用。”小陈说,因为迟到次数过多,导师还专门找他谈了一次心。
“五月份春夏交接,确实会有一部分人出现疲倦、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在门诊中出现精神障碍或复发的人群也会比较多。但医学上并没有五月病。”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抑郁障碍专科门诊主任林涌超说。
林涌超表示,“五月病”这个名词来自日本,是因为日本新生入学、新人就业一般都在4月左右,有些人没能适应好新环境,就出现一些精神障碍。
林涌超指出,出现不想干活的情绪,很多人都会,但这一方面可能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工作压力太大,另一方面可能是春夏交接时,环境变动导致情绪出现变化。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适应障碍,讲的就是在升学、进入职场、换工作等环境阶段性调整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精神障碍。”林涌超说。
对于如何应对适应障碍,林涌超表示,在环境出现较大变动时,应提前做好准备,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同时,还要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此外,在精神出现一定变化时,及时与朋友家人沟通,有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