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心理咨询中心都会有大量的学生来做心理治疗与咨询,他们有的是网络成瘾,有的是焦虑、抑郁,有的是强迫……他们的症状不一,但他们当中往往有很多人与父母关系破裂。
徐凯文老师(北大心理系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于2016做了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力!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余旺珠在讲座上强调家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安全的住所,基本的生存物质基础,成长的经济支持。还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看待生命。只有孩子尊重生命,他才会珍视自己,不会轻易放弃.
家庭关系和睦;成员之间平等有效的沟通;父母自身能积极学习不断进取,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面临困境时,父母能给予支持陪伴;父母稳定的人格特征……这些都是家庭能够给予孩子的基本养分。
对于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第一保持尊重平等的态度,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第二持有开放的态度,凡事有果必有因;第三不轻易去评价孩子,贴上好坏的标签,而是关注具体事件;第四提供孩子抱持性的环境,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提供他们情感支持。当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会理解他们的行为,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怀,而不是家长认为的爱。
而现实生活中父母有意无意做的却是无效的倾听:虚伪的倾听——表面上微笑点头实则没有听进去;选择性倾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作出回应而自动忽略其他部分:隔绝性倾听——不会给你反馈只顾听你把话题讲过去;防卫性倾听——总认为别人的话是在讽刺和攻击自己;自恋式倾听——把谈话主题强行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这样自然而然孩子会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两代人因为缺乏沟通而不能相互理解,往往产生很多争执。父母觉得孩子不知感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除了听,父母还需要说,学会怎么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在表达的部分,我们的言语的内容占30%,说话的内容虽然由讲者控制,但是效果由听者决定。因此家长要记得说得有效果比有道理更为重要,不要往往只讲道理,而没有顾及说的方式孩子是否能接受。
此外,表达时我们的情绪信息占了70%,我们的语音、语调、眼神、表情、身体姿势……都在传递信息。有时父母在安抚孩子,但孩子从家长的眼神、面部表情可以看出生气、焦虑的情绪,这种安抚往往就是无效的。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至关重要,这样孩子的心灵才会健康。只有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父母的爱后,才能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面对生活有勇气,面对矛盾有耐心;产生乐观而豁达的态度;不盲目攀比,常怀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