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 

“不可轻敌”——大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14/11/7 0:00:00
“不可轻敌”——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但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不可轻敌”。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消极行为。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较低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这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3、家长积极关注,增加孩子的支持系统。
作为家长,当孩子表现出和长不一样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关注,并给与他们支持,让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去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引导孩子去总结成长经验,增强孩子的社会阅历。